勞教製[度 的拚音: dù]自創建以來,[已經 的英 文:have been]走過57個年頭。其適用對象範圍逐漸擴大,且引發不斷的爭議。中央司法體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[負責 的英 文:Responsible]人薑偉曾表示:[中國 的拚音:zhōng guó]正在研究勞教製度的改革方案■沙巴体育客服■。勞教製度從何而來,有怎樣的演變曆程,為何引發“存廢之爭”?
□演變曆程
溯源
最早為肅反壞分子
中國的勞動教養製度,在建國初期的“肅反”[運動 的拚音:yùn dòng]中應運而生。《中國勞動教養製度的檢討與改革》一書資料顯示,1955年8月發布的《關於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》規定了內部“肅反”的勞教對象是黨、政、軍、群、企事業單位的“反革命分子”和“壞分子”。
對待他們:“[一種 的英 文:one]辦法,是判刑後勞動改造。另一種辦法,是不夠判刑、而政治上又不適用於繼續留用,放到社會上又增加失業的,則進行勞動教養,就是雖不判刑,雖不[完全 的英 文:completely]失去自由,但亦應集中起來,替國家做工,由國家發給一定的工資。”從1955年創建勞教製度到1957年“反右”之前的這個階段,被勞動教養的人員十分有限,全國不足1萬人。而勞動教養正式[成為 的拚音:chéng wéi]一項法律製度,是在“反右”鬥爭發動的1957年〖沙巴体育新能源〗。
演變
適用範圍逐漸擴大
1955年定義的“反革命分子”具體指:特務、土匪、惡霸等,“壞分子”指:政治騙子、流氓分子等。1982年勞動教養的適用對象調整為不夠刑事處分的搶劫、強奸等“六種人”;2002年勞動教養的範圍擴大到“十種人”。
幾十年間,勞教製度適用範圍逐漸擴大,對勞教適用對象的規定達二十多種,其中有些純屬道德範疇,如婚外與他人同居的;有些規定也早已過時無效,如倒賣各種[計劃 的拚音:jì huà]供應[票 的拚音:piào]證,不夠刑事處分的;有些規定認定起來較為模糊,如因犯罪情節輕微而被人民檢察院不起訴,人民法院免予刑事處罰的。
勞動教養對象的地理範圍,也在不斷地擴大。近年來,勞動教養的適用麵由[城市 的拚音:chéng shì]逐漸擴大到農村,如山東省就頒布了《關於在集中整治農村社會治安鬥爭中辦理勞動教養案件若幹[問題 的拚音:wèn tí]的[意見 的英 文:remark]》,專門就此作出部署。
現狀
已與立法精神[衝突 的拚音:chōng tū]
勞動教養,即“勞動”“[教育 的英 文:education]”“培養”,設立初期是一種就業安置辦法,也是對公民違法行為實施的一種強製性教育措施,目的在於將被勞教者“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新人”。無需法庭庭審、宣判,公安機關可對疑犯直接進行最高期限為4年的限製人身自由的處罰,並強迫其勞動,[接受 的英 文:accepted]思想教育。接受勞教人員通常行為違法,但並未達到入刑標準。被決定勞動教養的人,由司法行政部門的勞動教養[管理 的英 文:managing]所收容並進行教育改造。
1996年[開始 的英 文:appeared]實施的《行政處罰法》規定,行政法規[隻能 的拚音:zhǐ nénɡ]設定除限製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。勞教雖然被定性為行政處罰,卻未納入《行政處罰法》所列處罰種類,[而且 的拚音:ér qiě]勞教限製人身自由與《行政處罰法》的立法精神嚴重衝突。
易成錯案冤案溫床
據《中國勞動教養》1999年第3期報道,1983年“嚴打”曾創下當時收容勞教人員的[曆史 的拚音:lì shǐ]紀錄——22萬多人。據《正義網》報道,2003年時,全國共有勞教場所310多個,幹警職工10萬多人,收容勞教人員31萬多人。[幾乎 的英 文:much]達到了每一個地級市就有一處勞教所的規模。
據司法部數據,截至2008年,全國有350個勞教所;重犯率超過40%;勞教人員[平均 的拚音:píng jūn]每天勞動超10小時,遠高於《勞動教養試行辦法》所規定的日均勞動時間不高於6個小時。據本報報道,律師李方平曾說:“那些檢察院不批捕或退偵的案件、證據不足超期羈押案件,都[可以 的英 文:can]轉為勞教,這使勞教成為錯案、冤案的溫床。”
寧願判刑不願勞教
北京市房山區檢察院燕山檢察處處長隗永貴曾介紹,一個外地人賣黃色光盤,身上裝著30多張,[準備 的英 文:ready to]對其勞教時,這個人忽然說,他家裏還有80張黃色光盤,“因為[我們 的拚音:wǒ men]國家法律規定,倒賣黃色光盤100張以下的,勞動教養一年;倒賣200張的,可以判刑6個月。這個人最後判了6個月緩刑。”
犯罪最低檔是管製,期限最短3個月;第二檔是拘役,剝奪自由,最低期限一個月;第三檔是有期徒刑。勞動教養起點是一年,最高4年,在勞教所執行。在共同犯罪中,主犯被判管製、拘役或有期徒刑緩刑,而從犯卻被勞動教養一年以上的案件也較為[常見 的拚音:cháng jiàn]。
勞教是一種治安行政處罰,[主要 的拚音:zhǔ yào]目的在於教育改造,但實際的處罰力度卻要比管製和拘役這兩種刑罰更大,更何況刑罰的執行中還有緩刑、假釋、監外執行等規定。被抓之後,主動坦白犯罪事實,[希望 的英 文:hope]變勞教為刑罰,性質與懲處力度倒掛,“違法不如犯罪,勞教不如判刑”也就難免成為“江湖人士”的不宣之秘了。
□微博[觀點 的拚音:guān diǎn]
@新華網:全國政法[工作 的拚音:gōng zuò][會議 的英 文:meeting]透露將推進勞教製度改革,這是對近期唐慧、任建宇事件的最好回應。[人們 的拚音:rén men]期待能盡快廢止這項製度,同時又要積極穩妥應對廢止後[出現 的拚音:chū xiàn]的新情況新問題。
@新華社:半年前中國網事曾發表《三評永州》,指出唐慧案留下的不是個句號,而是個大大的問號,指向屢屢引起爭議的維穩式勞教。全國政法工作會議7日在京召開,我們期待勞教製度改革進一步推進,把拖時代後腿的維穩式勞教盡早掃進曆史垃圾堆,這才是對“唐慧之問”最好的回答。
@鳳凰網[評論 的英 文:comment]:“勞教”事實上變成了一個筐,什麽都往裏裝。但這一長期備受詬病的“惡法”,至今屹立不倒。今年以來,勞教之惡不斷呈現於[公眾 的拚音:gōng zhòng]麵前。[一起 的英 文:with]努力推倒它成為有責任[感 的英 文:sense]的公民共識與責任。正直的人會選擇和任建宇一起為國家的民主與法治努力。
@王小山:2003年,[記者 的英 文:journalists]的努力廢止了收容遣送製度;2013年,律師的努力暫停了勞教製度。誰說國家不能變好一點點,努力未必有收獲,不努力,一定沒有。
本報記者孫思婭綜合央視網
(施行57年勞教對象範圍漸擴大)
。